一、课程简介本课程通过让学生对两汉三国时期历史深入了解,学习汉代文化历史,真正体会到汉人、汉语、汉族、汉字、汉文化等基本知识,了 解三国经典历史战役,领略和传承三国智慧文化,树立对祖国的高度 责任感和文化自信,明确自身应当怎样学习和充实自己,成为建设强 大祖国的一份子。
二、课程特色1、目标明确,紧紧围绕提升核心素养设计教学活动,确保“行”中有“学”,“研”有所得。 2、主题鲜明,内容丰富,脉络清晰,按历史时间顺序确定研学主题,学习汉文化发展与延续; 3、课程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,配合参观考察、讲解交流等学习方式,引导学生自主发现、自主探究。
三、课程目标
1、知识与技能目标
通过此次的研学活动,实地了解拥有中国最早“天府之国”之称 的汉中及巴蜀地区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民风民俗
2、过程与方法目标
通过汉文化课程和讲座的学习、资料的查阅,培养学习能力和发 现问题的能力;通过课题的研究,接触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, 感受和体验相应的研究方法,提升研究能力;通过研学过程中的活动 体验、生活体验、社会体验,增进同学之间、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, 增强动手实践能力。在集中食宿的过程中,形成基本的生活常识,锻 炼基本的生活能力。
3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
通过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的集中学习、研究、生活、体验和实践, 感受人与人之间相处交流的温馨,感受人与自然交流的和谐,感受不 同地域的文化、艺术、科技的特色,增强民族自豪感,抒发家国情怀, 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。
四、课程资源诸葛古镇、兴汉胜境、秦巴民俗村
五、课程安排
行前课程
研学旅行出发前一周(根据实际情况而定),学生提前预习《研 学手册》,提前了解此次研学目的和研学基地的概况,熟悉汉代文化 三国的历史,了解曹魏、蜀汉、孙吴三大政权的军事发展、经典的历 史战役等相关知识。并思考课程中的问题,带着疑问走进陕西;与同 学结成兴趣小组,确定此次研学的主题,并制定研学计划。
行中课程
时间 | 主题 地点 课程目标 | 食宿 | ||
第一天 | 达州——汉中 | 午餐:民俗村 晚餐:汉街 住宿:民俗村 | ||
启程 | 动车上 | 学习动车知识,绘制行驶路线和 沿线站点,对比学习汉代交通工 具。 | ||
品味汉中 | 国家级研学 基地秦巴民 俗村 | 从川陕饮食文化交融的汉中美食 入手,品味两汉三国历史的厚重。 | ||
汉室巡礼 | 兴汉胜境 | 走进汉中城市规划馆、汉文化博 |
物馆、汉乐府,探索汉水孕育的 华夏文明。 实景课堂:穿汉服、写汉字、吟 汉赋、听汉学、观汉礼,感受千 年汉风。 | ||||
探访汉街 | 汉人老家风 情街 | 汉人老家街整合了中国十大汉文 化的特色居民简直,一中国城市 的原型闾里居住环境作为规划设 计依据,植入汉代十三州的空间 概念,打造汉人追根溯源的精神 家园。 整个区域动静分区,沿商业街主 街以及集市广场与祭祀广场区域 布置零售店铺。 实景课堂:“10 元购天下”等任 务闯关游戏,锻炼财商、情商。 | ||
重温传奇 | 兴汉胜境 | 欣赏大型水上实景灯光秀表演, 感受现代科技与遥远历史的呼应 交融 | ||
第二天 | 古镇巡礼 | 勉县武侯祠 | 专业讲解员带领学生游览诸葛古 镇和武侯祠,并完成《研学手册》 相关任务。 |
武侯智慧 | 诸葛古镇 | 通过观看实景演艺《出师表》, 了解诸葛亮的生平。 | ||
学生舞台剧表演 | ||||
第三天 | 秦巴民俗 | 秦巴民俗博 物馆 | 走进民俗博物馆,聆听民俗故事, 了解民俗物件的历史和传统。 | |
民宿体验 | 秦巴民俗村 | 射礼研习、捶丸、碑林吟诵。 | ||
第四天 | 历史重现 | 拜将台 | 历史画面重演,拜将始末。查询 资料了解与汉中有关系的典故。 | |
汉中——成都 |
行后延伸
1、通过对本次行程的总结,借鉴历史,思考自己如何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,在迈往以后人生的路上,自己应当如何定位。
2、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研学课题进行深入研究,组织班级分享会,
多角度、全方位探究三国,评价三国历史人物。
3、完成游记的撰写与分享。
七、服务标准
1、交通:全程专业旅游大巴,保证一人一座,优秀驾驶员;
2、门票(含课程费):行程所列研学资源的首道大门票和全部课程费(含讲师费、导服费、教材费和场地费);
3、住宿:安全、卫生,双人标间,带独立卫生间、电话等基本设备;
4、领队老师:全程陪同男女生活老师各 1 名、每个研学主题有相应的研学导师,全程配备安全员、医护人员、导游、工作人员至少1 名;
5、保险:每名学生和老师均购买旅游意外险。
6、餐饮:标准研学餐,十人一桌,八菜一汤。